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。
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與黨同齡、與黨同心、與黨同行,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。
中日友好醫院首任院長辛育齡便是其中一員。
辛育齡出生于1921年,16歲那年,在全民族抗戰的大背景下,他投筆從戎,參加八路軍后,成為冀中衛生部后方醫院的衛生員。
參加冀中八路軍的辛育齡
1939年4月,辛育齡被派到白求恩醫療隊,這讓年輕的辛育齡親身感受到了白求恩“毫不利己,專門利人”的精神,激發了他治病救人的初心。
1939年5月,白求恩醫生給傷員做手術,辛育齡在現場負責傷員分類工作
新中國成立初期,作為我國首批公派留學生,辛育齡被派往前蘇聯學習胸外科技術。1956年獲醫學副博士回國,掌握了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胸外科技術。
辛育齡在蘇聯醫科院論文答辯會上宣讀論文
在我國,他是開展第一例人體肺移植手術的外科醫生;他首次將針刺麻醉應用在胸外科,先后做過1400多例肺切除手術,成功率高達98%。
辛育齡開展針麻肺切除手術,術中病人清醒自然,無痛苦表情
1970年6月25日,在他的主刀下,首例運用一根針,針刺三陽絡透郄門穴行肺切除手術獲得成功,震驚了針麻界的同行,開創了國內針麻肺切除新的水平。
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,代表團特別要求參觀辛育齡的針刺麻醉肺切除手術。
接待尼克松訪華團參觀針麻肺切除手術
醫院就是他的家,醫學事業就是他的命。大醫精誠濟蒼生,仁心慧術鑄醫魂。這些年來,他也陸續獲得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先進工作者、白求恩式醫生等榮譽稱號。
1979年12月,辛育齡作為全國勞動模范,出席大會接受表彰
改革開放之初,已是花甲之年的辛育齡,還在積極參與籌建衛生部直屬的中日友好醫院,并擔任首任院長。
辛育齡作為中日友好醫院首任院長,出席開院典禮大會
2003年非典肆虐時,中日友好醫院臨危受命轉為非典專病醫院,82歲的辛育齡作為首席專家,參與了每位重癥病人的會診。
為黨員干部講黨課的辛育齡
2007年,86歲的他還在親自為患者做電化療。他說,自己最大的愿望,就是做一棵無影燈下的“不老松”。
辛育齡與肺移植術后5年患者交談
一年后,辛育齡接受了腰椎手術。術后不久,發生了5·12汶川特大地震。在捐款1萬元后,他又親自到醫院交納了1.2萬元的特殊黨費。
繳納特殊黨費現場
女兒女婿在談起他時說,“他是一個很‘不顧家’的人,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全都奉獻給了工作。但同時這也影響著我們,讓我們一定要對別人好,一定要做好醫生。”
這樣的工作態度,默默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。如今,他教授帶出的博士和碩士生,均已成為醫學界的骨干力量。
辛育齡在指導博士生的實驗工作
2月12日,辛育齡將迎來百歲壽辰。行醫八十余年,他為我國胸外科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,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了一座偉大的時代豐碑。向人民醫生致敬!(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金振婭 盧璐 部分視頻圖片來源:中日友好醫院)
報道鏈接: